内蒙古师范大学
生物大数据分析与实践微专业
2025年秋季招生简章
一、微专业介绍
在生命科学研究加速推进以及生物数据呈爆发式增长的时代背景下,生物大数据已成为破解生命奥秘、推动精准医学和生物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生物大数据分析与实践》微专业聚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旨在培养具备生物学背景、大数据技术能力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生物大数据的采集、处理、挖掘和可视化全流程技能,使学生能够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精准医疗、生物制药等前沿领域,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手段解决生物领域的复杂科学问题,为本地区生物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旨在推进“人工智能+生物”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系统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验技能,适应生命科学领域与生物信息学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并能熟练应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将具备从数据预处理到功能注释的全流程操作能力,能够在生物科技企业、科研实验室等场景中,协助完成基因组数据分析、生物统计建模等基础工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协作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工具解决生物数据处理中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生物信息分析、数据辅助实验设计等岗位奠定基础。
三、结业要求
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因组学核心理论,理解生物大数据的产生机制与应用场景。熟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了解生物统计学方法及数据挖掘算法的具体应用。能够独立完成生物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及可视化,具备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解决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招生对象
本微专业面向对生物大数据领域感兴趣,具有一定生物学科基础的在校本科2年级学生。优先招收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同时欢迎其他专业对生物大数据挖掘有浓厚兴趣并具备相应学习能力的学生报名。
五、学制与先修要求
学制2年,报名前要求已先修植物学、动物学或普通生物学课程,后续需自主完成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
六、课程体系与任务安排计划
序号 | 课程 编号 | 课程 名称 | 学 分 | 学 时 | 开设 学期 | 周学时 |
共 计 | 讲授 | 实 验、 实 践 |
1 | 3415143 | 操作系统原理与Linux实践 Principles of Operating Systems and Linux Practice | 2 | 32 | 32 | 0 | 1 | 2 |
2 | 3415144 | 基因组信息学 Genomic Informatics | 2 | 32 | 32 | 0 | 2 | 2 |
3 | 3415145 | 生物数据统计:原理到AI实践 Biological Data Statistics: Principles to AI Practice | 2 | 32 | 26 | 6 | 2 | 2 |
4 | 3415146 | 大数据中的R语言编程 Principles of Operating Systems and Linux Practice | 1.5 | 24 | 24 | 0 | 2 | 2 |
5 | 3415147 | 智能生物信息处理与python实践 Intelligent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and Python Practice | 2 | 32 | 26 | 6 | 3 | 2 |
6 | 3415148 | 大数据驱动的蒙古高原生态屏障建设 Big Data-Driven Construction of the Mongolian Plateau Ecological Barrier | 2 | 32 | 8 | 24 | 3 | 2-4 |
7 | 3415149 | 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综合实践 Comprehensive Practice of Bioinformatics Data Analysis | 3 | 3周 |
|
| 3-4 |
|
合 计 | 开设专业必修课7门,总计14.5学分,304学时, 其中讲授172学时,实践、实验132学时。学生应修满 12.5学分。(1周折合40学时) |
七、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
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应课程并达到学习要求,由beat365在线唯一官网审核后提出结业名单,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统一发放微专业学习证明。
未能全部完成微专业修读的本校学生,已修读完成的微专业课程学分可替代通识或专业选修课学分。
八、网络报名
2025年9月14日23:59之前符合报名条件的同学请填写附件1生物大数据分析与实践微专业报名表发送邮箱20230052@imnu.edu.cn。